业内纵览

国家档案局工作组指导玉树地震灾区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纪实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5-27 17:19:19 阅读次数:

4月27日,由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和平,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司长孙钢、技术部主任王良城组成的国家档案局工作组一行克服高原反应,来到玉树地震灾区现场指导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看望慰问玉树州、县档案工作者。工作组向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青海省档案工作者转达了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的亲切问候。

工作组一行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废墟中穿行,实地察看了玉树县档案馆、玉树州档案馆,玉树县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玉树州教育局、农行办公楼等。李和平等走进帐篷,听取了青海省档案局局长龚国平、玉树州档案局副局长扎西措毛关于档案抢救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对抗震救灾中的档案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玉树县档案馆地基沉陷,初步鉴定为危房。一层档案库房内,装具扭曲变形,存放在二层的档案还没有被抢救出来;办公室放置着抢救出来的40个县直机关的1万余卷档案。玉树县档案馆一共14人,全部是女同志,其中1人在地震中遇难,1人受重伤,家属遇难13人,受伤22人。4月15日以来,档案工作人员对县属62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20666卷进行了及时抢救。李和平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你们真能干!”李和平对受伤后重返工作岗位的开措卓玛和遇难人员达错的亲属表示慰问,鼓励她们战胜灾难,并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的慰问金交到她们手中。开措卓玛和达措的亲属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李和平的手,表示感谢。玉树州档案馆大楼外墙有多处裂缝,整栋大楼向后倾斜超过15度,大门紧闭,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楼内多处天花板的巨大裂缝。李和平一行了解到,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县纪委办公楼内,档案室正好位于建筑物坍塌最严重的部位。人大、政协大楼一层已完全陷入地下。工作组与青海省档案局局长龚国平现场研究抢救方案,建议指挥部协调部队予以支持。李和平询问县档案局还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州档案局副局长扎西措毛说,档案装具、消防器材等设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以及活动板房等都亟待解决。龚国平正在向李和平汇报所需物资时,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的电话打了过来,杨冬权指示工作组将灾区所需物资作好统计数据,传真给国家档案局,由国家档案局委派专人协调筹办。

玉树发生地震后,青海省档案局局长龚国平驱车800多公里赶往灾区,在玉树州参与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并指导灾区档案工作。李和平弯腰走进他们住的帐篷,大约10平方米的帐篷内的一侧两张行军床抵在一起,另一侧的地上放着几个垫子,这里住着三个体形魁梧的大汉。紧挨着的玉树州办公用的小帐篷内支着一张电脑桌,其他地方摆满了抢救出来的档案。李和平对大家说:“你们辛苦了,我们一定帮助尽快解决活动板房。”

在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办公大帐篷里,伴随着发电机的轰鸣,工作组听取了玉树州档案抢救工作汇报。玉树州档案局干部职工共10人,地震中没有人员伤亡。州档案馆受损严重,已被鉴定为危房。目前,玉树州档案局已抢救馆藏档案1.8万多卷(件),尚有10多万卷(件)档案亟待抢救。此外,74个州直机关单位档案处境危险,部分单位的档案被埋压在废墟中。

工作组向在地震灾区坚守工作岗位,边自救、边助人的玉树州档案工作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工作组表示,看到州、县档案抢救工作领导有力、工作有序,深感欣慰。工作组建议:对处于危房中不能马上抢救出来的档案,要想办法在雨季到来之前,对危房予以处置,用苫布遮盖,防止雨水浸入;埋压在废墟中的档案是抢救重点,要协调救灾部队,凡是有档案的废墟最好有档案工作人员在场,不能用大型铲车等设备,要尽最大努力先抢救档案,再清理废墟;对州、县直单位抢救回来已经进馆的档案,要尽快整理以便提供利用;在恢复重建阶段,要充分考虑档案馆的立项问题,并严格遵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李和平深情地说:“我们是一家人,灾区档案工作者的困难我们感同身受。国家档案局将尽最大力量协调相关部门为灾区档案部门解决实际困难。”此时,电话再次响起,国家档案局催促省档案局的同志尽快将灾区所需物资统计数据传真过去。截至发稿时,记者了解到,国家档案局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措为灾区档案部门提供急需的活动板房、档案装具、办公设备等购置资金。据估计,这批资金有望于近期得到解决。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0年5月3日 总第1997期 第一版

版权所有: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档案室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金海路1001号 邮编:264670